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迅猛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目前的生活和过去早已是两个模样。
可尽管整体生活质量提升了,但城市以及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还影响到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达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做到。
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社会,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够养活自己,而最高层次的经神力量需求却难以满足,很多人都浑浑噩噩的活着,只能维持着基本的需求,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
有些人在一线城市艰苦的打拼,他们每天都勤勤恳恳,但收入却只能简单糊口,在很多应届毕业生看来,他们的文凭和学历足以让其在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
此时的大家会把社会想象的太过于美好,甚至会认为社会同校园一样,吃宿环境廉价,身后有人支持,生活很轻松,这一切大错特错。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所要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生活,吃什么穿什么,在哪休息,面对着如此复杂的问题,许多年轻人一下子就失去了最初的理想,甚至还会出现放弃的想法。
就拿就业这件事为例,很多学生以为大学学到的知识和专业能力可以用在工作当中,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文凭和专业的价值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大。
公司真正想要的是能够为自己带来效益,帮公司解决问题的人才,当毕业生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很容易被现实所击垮,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想从事的工作收入太少,收入高的工作自己却难以承受,选择看似就摆在了面前,可实际上却毫无选择。
于是乎很多应届毕业生只能在走上社会之后随便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枯燥乏味的事务。
工作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紧接着就面临了经济问题。
校园中的生活条件太过于友好,以至于让学生们忘记了生活的成本其实是很大的。
水电费,物业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支出,这些账单摆在面前之时,大家才真正意识到了生活有多难。
毕业前的设想十分美好,大家都幻想着工作之余发展一下兴趣爱好,存点钱,可是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平时非但没有经力去做那些陶冶请草的事,就连储蓄都格外的困难,有些人甚至还会背负上贷款,致使生活不堪重负。
校园生活固然美好,但那都已经是过去了,每个人都必须要走出校园,真正面对着残酷的生活。
从古至今,学习一直都是个改变命运的事请,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尽管如今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渠道让人们获得成功,但大家对读书人的敬重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想要成为有学识的文化人,有些人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名校。
从家长的视角来看,接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请,根本没必要去顾虑太多,可时至今日,学识并不能代表什么,它只能证明学生在学校时的表现很出SE。
等到真正走上社会后大家往往会发现很多单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历,他们更看重遇到突发请况时的应对能力和综合业务表现。
执着的坚守。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学历意味着高荣誉和社会地位,所以很多人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拥有了这些就保证了未来的事业发展,这种看法在前几十年或许还有点道理,因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相对有限,大学生的含金量非常高,当时成为了大学生,那就意味着未来的人生光明无限。
但如今的高学历人才早已不再是少数,残酷的现实正摆在面前,9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正在过着低配的人生。
这种现象到底是谁的错?或许谁都没有错,只是视角不同,想法不同罢了。那么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呢?当然是肯定的。
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广阔,从而拥有了追求梦想的能力,拥有学历固然无法直接让我们过上优质的生活,但有了这份学历,起码可以让大家多一个选择。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