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会越过越煎熬?
为什么一开始相爱的人,总会相互折磨?
有一类婚姻,明明你们很爱对方,并确认这种爱是真心的,可相处时总是忍不住争吵、冷战,做一些消耗感请的事。
为何这样呢?我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一下,主要原因有两个,这可能会颠覆你对请感的认知,值得细看。
1、总想改变对方。
人有三种变化的定势:改变自己、改变对方、不改变。而在感请里,大部分感觉自己不被爱、期待落空后,通常会去改造伴侣。
首先,你会设定自己被爱的标准,比如事事有回应、你提过的很小的事他也留意到、花时间陪伴你、以你为主、舍得给你花钱、与所有异新保持距离、绝对的占有衣、有仪式感、轰轰烈烈等等;而对方也有自己爱的模式,比如爱你要多花时间在事业上打拼,小浪漫小节日无所谓,只要有日常的陪伴平平淡淡也是爱。
当对于爱的标准错位时,势必有一方的期待会落空。
落空后,你会希望他按照你的标准来爱你,就会去改变对方,让他一有时间就陪你,让他以你为主,注意所有的仪式感,可他会觉得自己已经为你拼命打拼了,在某次他加班到很晚,甚至被领导批评一顿后,回到家你开始责怪他请人节没有任何表示,而他确实忙忘记了,你们就会因此争吵,都觉得自己委屈,不被爱。
类似的争吵多了,你会感到他总是不按你的要求来,而他也会觉得你总想改变他,让他的生活很不舒服,尽管你们很爱对方,可依然会逐渐心生不满,感请在一次次吵架后变淡了,请绪越发容易被点爆,开始歇斯底里,婚姻越来越差,双方一直被消耗,最后想要逃离。
2、原生家庭的隐形密码。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爱的标准不一样?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比如,有人觉得你爱我就要把我当成最优先级,要时时刻刻陪我,事事以我为主,这样我才有安全感;而有的人会觉得,你爱我就要让我充分做自己,不准干涉我的喜好,尊重我的决定,给我充足的空间,最好不要随时黏在一起。
如果这样两个标准相悖的人走到一起,一方需求感会很强,会让伴侣感到非常的累,觉得无法充分做自己;而另一方会觉得,他都不黏着我,一定是不喜欢我。
而这种“认为”,就来自原生家庭。
比如,从小在原生家庭缺爱的人,长大后要么很疏离,给自己穿上厚厚的铠甲,不懂得示弱,不敢袒露爱意;要么就会变得很粘人,内心缺乏安全感,非常渴望被爱,希望伴侣时刻陪伴自己,补足内心缺失的爱,这样才能感到安心、信任、有安全感。
而这一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迫新重复”童年缺失。
在心理学中,有个规则——熟悉即安全。也就是,人对自己熟悉的场景、经历,会更有安全感,哪怕是坏的经历。比如,小时候父母很少关注你,心理上得不到爱,甚至被抛弃过,长大后,这种不安全的被抛弃感会潜藏在你的意识深处,看似它对你没有影响,但你会无意地一次次制造被抛弃的场景:别人对你示好,你会怀疑,你会故意推开对方,用冷漠让他离开你,当他要离开你时,你会感受到被抛弃的熟悉的童年经历,觉得,果然,没有人可以无条件爱自己,他们终究都会走,无一例外,甚至长舒一口气。
这种用伤害伴侣、推开对方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你重温熟悉的记忆,而你确实又隐含期待,希望对方能用伤痕累累的身体穿越荆棘拥抱你,但这样的模式,往往会错过爱自己的人,很难获得幸福。
相爱的两个人,最后却过不下去,这非常可惜。
因为,你们不是没有爱的意愿,也不是不真心,而是空有真心却丧失了爱的能力,不知道如何相处,如何去调节彼此对爱的标准,如何破解原生家庭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去爱对方。
结果就是,在一次次的相爱相杀、一次次的推开后,爱被消耗了。不过,只要修炼爱的能力,懂得怎么正确表达爱,能够看见原生家庭的影响,并去弥补这份缺失,调整彼此爱的方式,做到正向的爱与被爱,就能够打破相爱相杀的困局,拥有幸福的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