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钱方面的冲突基本可分为三个明显的类型:对收入差距的看法不一致,对财务状况的理解不统一,对争执本身新质的定义不同。
对收入差距的看法不一致,导致收入高的一方觉得自己对家庭的贡献比较多;对财务状况的理解不统一,比如妻子不知道丈夫一个月赚多少钱,丈夫不知道妻子如此能花钱等;对争执本身新质的定义不同,容易导致夫妻双方在金钱上出现对立思维。
一方觉得应该存钱,一方却忍不住花钱。
在存钱的一方看来,钱是存出来的,手里有存款才有安全感,他们务实保守,秉承着“钱要花在刀刃上”的原则,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能花。
他们觉得喜欢花钱的伴侣思想不成熟,容易冲动,挥霍无度,对未来没有规划。
在花钱的一方看来,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没有浪费,因为花钱可以让生活更舒适、体面,而且钱是为全家人花的,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花的。这种花钱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能花得起,为什么不花呢?
他们觉得存钱的伴侣太吝啬,不懂得享受生活。
其实,夫妻双方都期待对方能变得跟自己同频。若是互不相让坚持己见,金钱观无法达成一致,很容易分道扬镳。
想跨过第一道坎,我们就必须了解、探索伴侣形成某种金钱观的原因,比如原生家庭对ta的影响,了解并理解伴侣过往的经历,找到一个共存的方式。
第二道坎:孩子出生后的磨合期,寻找平衡感
婚姻里最大的磨合期在孩子出生后,夫妻双方面临身份的骤然转变。除了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之外,如何养育孩子,能否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谁为家庭付出得更多等问题容易引起夫妻争吵。
特别是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而言。
女人选择回归家庭做家庭主妇,一是因为双方父母无法帮忙,二是因为衡量再三后妻子认为丈夫比自己更有养家的能力,而婴幼儿更需要母亲。
不过,选择回归家庭的妻子,面对漫长、琐碎的家庭生活,心里难免会生出不平衡感。
认为自己为家庭做出的牺牲更大,丈夫为了弥补妻子为家庭的牺牲,下班回家就应该多做家务,多承担育儿责任。
但是在丈夫眼里,又是另一回事儿。
丈夫认为自己工作赚钱养家,对家庭的贡献最多,妻子只是每天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她无法了解自己内心的疲惫,她累,他比她更累。
夫妻双方都在找平衡感,如果两个人坚持己见,认为自己才是为家庭做贡献最多的那个,那么久而久之,夫妻之间生了嫌隙,争吵不断,很容易将矛盾升级。
作为全职妈妈的妻子,心里生出不平衡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抱怨丈夫不顾家,只知道工作,抱怨带孩子很累却得不到丈夫的理解,抱怨结了婚后男人都一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