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许昌日报
关 于 知 道
□吴敏亚
母亲是我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生活问题,都可以去请教她。母亲在我眼里是无所不知的,她似乎存有一部有关生活的百科全书,我的问题准能在她那里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我问问题,母亲总是耐心讲解,我每每从她那里获得可靠的答案,就会满意地回答她一句:“我知道了!”
有些问题我会反复询问母亲,因为母亲给的答案颇难记忆,或者说因为问题过于简单琐碎,我便疏于记忆。自从有了手机便愈加方便,每到需要时就给母亲打电话询问,末了仍不忘回答母亲一句:“我知道了。”
比如去超市买菜,关于如何挑选茄子的问题我始终都弄不明白,我只隐约听母亲说过茄子的软硬程度与茄子的老与嫩有关,嫩的做菜爽滑可口,老的涩滞干柴,口感欠佳。挑不好食材就可能使烹调的美味翻车,让期待已久的盛宴变成遗憾。
如何挑选茄子的问题,我大概问过母亲三四次,可是这个答案宛如硬币的两面,下次再用竟然忘记得无影无踪,仍然不知道如何选择。母亲对我的问题从不厌烦,我却因为母亲年事已高而越来越不忍打扰她。
超市里堆放的茄子大小不均、软硬有别,但外观都是统一的绿SE,乍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这时候如果我放弃电话求助,我的选择就看自己的眼缘,如此挑选的结果也难免是成功与失败参半。茄子的软硬与老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因果关系,简直就是个谜。
上个周末又去超市买菜,看到茄子,正犹豫不知如何挑选,忽然想到了前不久阅读的《老子》中有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那么关于茄子,其柔软与坚硬的外在表象和它内在的苍老与鲜嫩之间的关系,答案不是早就有了吗!
柔软关联着幼嫩,坚硬意味着苍老。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他所著的《道德经》里阐述了自然界关于柔弱与坚强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一哲学观点就像一把金钥匙,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老子推崇守柔的智慧。自然界的草木植物大都遵循这一原则,譬如一棵树,在它有生命的时候都是富有韧新的,风来了枝条随风摇曳,柔韧而有活力;一旦枯死,枝条就会变得坚硬脆弱,用手轻轻一折就断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仅仅是懂得了挑选茄子的方法,关于立身处事难道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论语》中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学习《老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诸多道理皆包含在其中。
回想当初询问母亲的过程,每每获得答案,就会高兴地应她一声“知道了”,然而“知道”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知道”是明白了道理,是懂得了解决问题的举一反三,是牢牢记住了母亲给的答案。“知道”不是轻易地敷衍。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说《道德经》是一座高高的山峰,那么我们在“知道”的路上,必将是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做到真正的“知道”。
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从此不敢再轻易回答母亲“我知道了”。当我明白了“知道”的意义,方才认识到我还有太多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