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亳州晚报
转角有个小摊
◎刘玉新
正月初七,我一个人上街溜达。小镇上多数店铺还没开门。天上飘着细雨,但还打不湿衣服。当我转过街角的时候,有一个中年女人正背对着我摆开了摊子。说是摆摊,实际上,没有个正式摊位。一大张简易的木板支在板凳上,加上一把宽大的雨阳伞,就算是有了个摆放物品的地方。摊子上不外是鞋子袜子、裤子褂子,捎带卖些围巾、帽子、手套之类的配头。
女人常常一边卖东西,一边做些针线活儿。她今天穿了一件绛紫SE的冲锋衣,头上戴了一顶线织的MAO线帽,上面还有个圆果果。此时,她正忙着上货,连头都没抬一下。
这个地方除了她的摊子,还有一个修鞋的摊子摆在靠公路的一边,也是一把雨阳伞罩着,相比之下,鞋摊占地小多了。除了他们两个摊子,每天早上,还会有一辆手推车准时来到这个地方,半导体喇叭里重复着“原磨豆浆,绿豆的、黄豆的、红豆的”,早餐过后,手推车就走了,第二天又重复昨天的吆喝。
我认识这个中年女人好多年了。认识她的时候,还在老家。那时,她差不多还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乡村姑娘,虽然身材娇小,但是长得很漂亮,一双大眼睛像会说话似的,看你一眼,心中就会揣了个兔子急慌慌地跳。看你之后,她自己也羞红了脸,赶紧低下了头,抚弄着胸前一对长长的辫子。
后来,我们都到了城郊的这个小镇。她做生意,我教书,见了面,打个招呼,有时也互相问声好,然后就各自忙去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从摊子前经过的时候,我放缓了脚步,刚好她转过身来。笑容依然是那么甜美,只是眼角上有了很多皱纹,两颊暴出两块紫红SE来,看得出来,那是一整个冬天天天在外冻出来的。
我们几乎是异口同声:新年好!她还是老样子,说完之后就低下了头,含着羞。本还想多说几句话,套套近乎,但有几个顾客询价,我就只好打住话头。
生活就是这样,磨砺着我们每一个人。几十年里,你看到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寒来暑往,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条汉子,风里雨里,披星戴月去打拼,把日子过成了一半苦涩一半甘甜。
二十多年前,我也有过摆摊的经历。妻子生病,孩子幼小,一个人的工资顾了看病却顾不了吃饭,常常两头着急。于是,租了学校一个门店,一边教书,一边卖些米面油盐,也曾在转角大厅里卖过冰糕和西瓜,分分角角,浸一手汗水。只有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数着一叠MAO票,经打细算着一家人的开支用度。
生活是个魔术师。上班,我是老师,下班了,我是小摊主,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也管不了学生背后的议论,我都得为生计奔忙。
有时想,人这一生,谁的面前不是摆了一个摊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