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刘晶
“每逢佳节倍思亲”。翻看母亲的遗物,再次见到她珍藏的一封信。那是24年前,我们到北京接上大三的儿子牛力杨去河南开封爷爷乃乃家过春节。不能回沈的儿子为姥姥经心准备了一张通体橘红SE的贺年卡,封面下方写有“北京大学”的汉字与拼音,上方是“未名湖”湖面上倒映着博雅塔和树木的画面。
翻开贺年卡:一对穿新衣的童男童女对着“贺新年”画面半俯身躯拱手祝贺。贺卡内书:“姥姥、夏姥爷:寒假不能回沈,在这张卡片里给你们拜年: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扬扬,1997.12.26”。
另附工整的家书:“姥姥:你好!春节本应给你拜年,可惜乃乃这边的电话撤掉了,没能给你打个电话,所以写封短信,让爸妈捎给你,算是拜年,祝你和夏姥爷健康快乐。我一直很想你,在学校时,有一次做梦想吃你做的疙瘩汤。在开封,我把这事儿跟妈妈说,她有一天早上给我做了一碗,结果我不爱吃,没有你做的好吃……其他请况,爸妈会对你说,我就不写了。外孙:扬扬1998.2.4”。
说起母亲的厨艺,周围无人不晓,亲属聚会都是妈妈掌勺。我不到16岁下乡当社员,所以家里的饭菜一般都是母亲做的,回沈后直至儿子初二时我们才自立门户。但他中午还是在姥姥那里吃饭,基本是吃姥姥做的饭菜长大的。
母亲不仅厨艺好,工作上更是勤奋好学,原本在妇产科工作的她被调到缺少人手的五官科,一切从头学起,在我们姐弟三人尚小时还坚持上“业大”,后来晋升为主治医师。2006年母亲突然病逝,我们没有召回工作繁忙的儿子。他和女朋友陈佳用中国最古老的习俗向着姥姥家的方位磕了三个头。
照片是当年入学后,牛力杨身穿新校服留影于北京长城。
投稿邮箱:sylzp20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