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王臻儒
在山东,出嫁的女儿大多选择初二、初三携女婿和外孙带糕点、烟酒等礼品回娘家,娘家也要准备一桌好菜与厚礼招待亲人。初二回娘家,体现的是女儿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是女婿孝敬岳父母、增厚姻亲之谊的机会。
近几十年,回娘家礼俗最大的变化,当属所携礼物的迭代。从机鸭烟酒,到水果、保健品,健康和新鲜成为当下送礼的标准。也有不少女儿女婿人未到,礼先到,新疆的大枣、云南的芒果、江浙的糕点……来自各地的礼品从电商平台发出,已先人一步来到了娘家。
另一方面,“娘家”正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成为相对模糊的概念。不少定居城市的年轻夫妻,在除夕前会将双方父母接到家里过年,让他们体验一下不同于老家的年节气氛,也让双方老人都得到陪伴。大年初二,夫妻俩也不需早早赶回娘家。也有不少年轻人结婚之初便商定,每年除夕回婆家和娘家轮流过年。
年轻一代在重塑“回娘家”的习俗,根据自身实际对年俗进行创造新改造,既体现了时代特点,也不失孝敬长辈、回家团圆的传统新。不论是大年初二一早踏上回家的路,或是年前早早将父母接来共享天轮之乐,儿女们企盼团圆的脚步从未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