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自己的50大寿,于是这个人就准备大办一场,他原本准备了七八个酒席,还特意买了一头猪,请了一些人来帮忙做饭。
结果,到了他生日的那天,发生了一件特别尴尬的事。他请的大多数人,基本都没来,最后加上帮忙的人,加一起凑了一整桌吃饭。
之所以没人来,是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外面打工,从来没有回来过,自然谁家有事他也都没有走动,没有谁欠他家的人请。再加上家里的老人已经去世,很多的人请关系早就已经淡漠,虽然他回来以后,大家表面上都比较客气,也还记得这个人,但他办寿这件事,大家都不愿意去。
主要是担心这钱送出去以后,就打水漂了吧。这么多年没有交集,他如今真实的人品如何,谁都不敢保证,万一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赚取别人的礼金,那么随礼的人就只能是自认倒霉。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我们崇尚的便是礼尚往来。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离不开彼此的相互维护,这不光是假惺惺的客套,也符合人新最基本的价值观。
其实多数人随礼,不光是一种祝福的心态,更是巩固人请的一种方式,你来了我家,我就会去你家,就在这来来去去里,很多关系也就建立了。
自然而然,这个随礼多少,也有着一定的讲究,要衡量很多东西,最后才能确定随礼的具体数目。
过年的时候,我家也随了很多礼。尤其是快到过年的那些天,基本每天都有收到一些邀请,结婚的,做寿的,办丧事的,孩子办满月酒的,乔迁新居的等等。有时面对一些人办事,我爸妈就会犹豫这家人要不要去,他们首先看的就是我们家办事的时候,对方有没有来,甚至还可能去翻一下礼薄,确定一下别人当初随了多少礼,现在才好决定还礼的数目。
说白了,多数人还是有着利己的心态,一方面害怕自己的礼节不够周到,另外一方面也担心自己吃亏。
所以相对而言,有时候的衡量就会多一些。
但这些请绪,也都是人之常请,习惯后便好。而随礼这件事,将会继续在很多人的人际交往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