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经常听到有人说要“跳出舒适区”,说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没错,但是如果不是从自身角度着手去改变,有时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得不说的是,有不少人对“跳出舒适区”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如果你自己没有适合你自己的理解,如果你只是道听途说,还是要慎重做决定比较好,否则,别人怂恿你跳出舒适区,你就完全换了一种不适合你的活法,最终肯定对你自己没有好处。
要不要跳出舒适区,首先你应该明白你的“舒适区”在哪里,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有没有必要全部推翻。
如果你能认清你的舒适区让你活得不好,有明显的问题,你可以全部推翻,换一种活法。但如果你的舒适区没问题,你所谓的“跳出舒适区”,就不该推翻你原有的活法,应该在此基础上适当做出改变,这样才能真正对你有好处。
更深入一点去说,所谓“舒适区”和你的认知以及观念有关,人往往是恪守某种观念和认知的基础上,才形成了某种“活法”,所谓改变,应该从“认知和观念”层面着手。
包括对待婚姻时也是一样,如果你一直以来对婚姻的认知和观念,只是停留在想当然的层面,或者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可能就会使得你在这样的状态下摊上错误的婚姻,从而不幸。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结局出现,就应该在认识到问题所在时,及时做出改变。
02
晓璐在婚姻的认知和观念方面,就有过很明显的改变,这一切源于一段她差一点开启的婚姻。她明明都已经跟阿贤订婚了,但意识到观念不合的时候,她觉得婚姻还是不要凑合的好。
在此之前,她对婚姻的认知和观念跟很多人一样,是源于周遭的环境,源于父母的灌输,虽然长大之后也接触过其他婚姻观念,但在周遭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观念先入为主,她更愿意相信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观念是正确的。
正因为她没有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婚姻观念,所以在谈婚论嫁这件事上,让父母做主的成分相对较多,她只是个被动的执行者。
相较于她而言,男方阿贤的观念更为被动,真的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决定无条件听从父母的安排。这就使得他们订婚以后,更多时候是他的母亲在跟晓璐沟通。
或许是他母亲觉得两个孩子都没有主见,以至于她在订婚之后,直言不讳告诉晓璐,“儿媳,给你的彩礼是借的,结婚后你必须还回来!”
晓璐反问婆婆,“彩礼是不是借的,跟我有关系吗?如果把彩礼给我了,在我手中周转一下又还给你,那么彩礼的意义在哪?这跟不给彩礼有什么区别?如果连彩礼都要借钱,这会让我心里很不安,我不敢想象嫁到你们家之后,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我是嫁过去开启新生活的,不是嫁到你们家替你们还债的!”
如果婆婆听了晓璐的话,不再固执己见,这段婚姻也还能继续。可她偏要固执己见,以至于让晓璐认识到,“如果我妥协了,我今后在婆家肯定抬不起头,虽然我不想争竞什么,但该给我的东西不给我,我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她决定退婚,不是因为想到之后可以遇到更好的婆家,而是认识到自己在眼前这段婚姻面前的态度是错误的:
『我不该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被动的样子,要不然也不会被算计。我应该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有主见的样子,这样才能牵制婆家人。眼前的这段婚姻算是废了,因为从一开始就存在太多问题。我明知道这样的婚姻有问题,为什么不放弃重新再去做选择呢?至少,之后再次面对婚姻的时候,我可以规避掉这段婚姻中存在的问题,至少要能让我自己满意。』
03
晓璐前后婚姻观念的变化,就是一种“跳出舒适区”的做法。
在她最后决定退婚之前,她的舒适区是一种固有观念和认知,觉得婚姻就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觉得这样很省事,自己什么都不需要草心。可真正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时,当她意识到自己不得不草心的时候,如果不做出改变,她的舒适区就失去了舒适的含义,所以就只能做出改变。
换言之,如果你活在舒适区中,一直活得很好,各种事都很顺利,你也没有什么不满,这样的舒适区其实可以不用改变,不用跳出来,顶多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行了。
但如果你活在舒适区中,活得越来越不好,各种事都越来越不顺利,你的内心滋生出很多不满,这样的舒适区就应该做出改变,必要的时候甚至应该推翻,要重新寻找一种能让你活得好的舒适区。
这种事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想通,你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做出改变,你的舒适区和你的活法就应该相应做出调整和改变。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但是又不愿意做出改变,你当然可以继续按照当下的活法去活,不过,你若是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后就不该让自己后悔,否则,错过了最佳的改变时机又后悔莫及,注定只会留下悔恨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