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乐佳
“来看这儿,笑一下。”年轻的北京摄影师说着刚学来的佳县方言,努力活跃气氛。
初次面对镜头的老人本有些不好意思,但经这一逗,忍不住露出憨厚的笑容,摄影师立刻捕捉了这个瞬间。
这是发生在佳县泥河沟村“黄河照相馆”里的一幕。2014年至今,泥河沟村,这个位于陕北的偏僻小村庄,被文化学者和媒体聚光灯选中,作为一个中国乡土记忆的保存范本被推向大众视野。影像留念、文字记录,外界用多种方式帮助这个乡村留住珍贵的记忆。如今,泥河沟村村民也参与到这种文化保护中来,努力讲好属于他们的新故事。
给村民留下纪念 为村庄记录历史
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黄河照相馆”的故事很快登上热搜,在互联网上刮起一阵“小旋风”。
“‘黄河照相馆’开张啦!大家都来村委会拍照留念。”村口的喇叭喊了起来。
今年7月中旬,黄河岸边,泥河沟村一片绿意。在这个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的村子里,有棵1400年树龄的枣树,这个“活化石”迎来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佳县实践团的学生,他们在村口办起了一家照相馆。
寂静的山村热闹起来了,村民们纷纷赶来。为了让照片更生动好看,有人挎上一篮子新鲜红枣,有人手握锄头、拿着汗巾,还有人抱来自家的黑SE小狗。闪光灯下,一张张满是笑容的沧桑脸庞,有着像陕北大地一样的颜SE和肌理。
“这种真实的状态,正是我们想用影像定格的属于劳动者的美丽。”担任摄影师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梁沁说。
为村庄留下照片,整理口述历史材料,保存乡村记忆是学生们此行的目的。这项工作最早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赵坤发起,2021年底,他来到泥河沟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