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着教材里特有的擦图,品味着其中忧郁孤独的氛围,总觉得福贵的人生是那么艰难,晚年的时光又那么落寞。
但如果你真的读过这本《活着》就会发现,艰难是注定的,而落寞只是我们的自以为是。
在这本书里,余华刻画了普通人必须要走过的一生,从年少轻狂到逐渐成熟,从呼朋引伴到孤身一人,从恣意昂扬到老之将至。
跟随福贵的一生,就仿佛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又预演了自己的后半辈子。
这本书并不像其它书那样讴歌英雄的光环,但同样给人无可替代的经神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普通且渺小,终其一生都像福贵一样,一边受苦一边在苦中挖掘出一丝甜。
其中最难以接受的,大概就是生死离别,每每想到爱人可能会先一步离去,便更害怕以后的日子将彻底坠入孤独之中。
可《活着》会告诉你们,这本来就是生命的常态,你我很难躲得过去。与其站在原地痛哭流涕,倒不如选择接受。
同时也是让我们明白,没有人能陪伴你一辈子,父母会离去,爱人也可能与你分道扬镳,孩子们早已有了自身的轨迹,不可能时时陪伴你。
我们这一生,孤独前来又孤独地离去。孤独就像是你嘴角的痣,从未离开,只是从前的你并未意识到而已。
人老了,老伴儿先走了,能依靠的其实只剩一个人:自己。
如果说,年轻时的福贵还能用和妻子相爱、和孩子相处、和朋友相交,来打消一部分孤独的话,那么晚年时的他就彻底站在了孤独面前,无处可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