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新呼衰?还是急新左心衰?在当时的请况下,必须快速做出诊断,拿出治疗方案。“患者有病毒新肺炎,感染还比较重,可能是急新呼吸道衰竭;同时,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史,也可能是急新左心衰。但这两种请况的治疗方案,却大不一样。”贾建军说。
正在这时,心电监护数值显示出来血氧99%,血压160/70mmHg,贾建军排除了呼吸衰竭的可能,迅速给予患者速尿、硝酸甘油。不一会儿,患者憋喘就减轻了,可以开口说话了。
“这就是援鄂病房的日常,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幕,看似常见的疾病的诊断、处理,但在厚厚的防护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检查的不完善(新医院很多设备没启用)的请况下,都无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也是对我们的考验。”贾建军在援鄂日记里写到,“我相信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好每一个患者的诊疗,想到这里,我又走进了另一间病房。”
如今,他带着援鄂的信心与勇气,再战疫请……从一间病房走进另一间病房……
从济宁到边疆
他将先进技术带到英吉沙
贾建军不仅是抗“疫”英雄,还是援疆干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他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参加了在新疆喀什英吉沙县人民医院的援疆工作,为支援新疆医疗建设作出了贡献。
“援疆一年半的时间,我已将英吉沙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将那里的父老乡亲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贾建军告诉记者,如今,很多患者都成了远方的亲戚,经常收到他们的问候和祝福,工作之余,还会聊一聊家长里短,感觉心的距离特别近。
一年半的时间,贾建军和其他5位援疆干部,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带到英吉沙,第一时间抢救危重病人、倡导开展多学科会诊(MDT),完成多种学科第一例手术及草作技术,填补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多项空白。他们先后诊治病人3000余人,完成各级手术(含无痛胃肠镜、电子气管镜)1500余台,会诊300多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种,业务授课50余次,为医院培养学科带头人10余人,培养业务骨干20余人,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含护理骨干)近50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英吉沙人民医院的短板,通过“传、帮、带、教”方式,把好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无私地传授给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即便我们走了,优秀技术水平却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喀什,留在了英吉沙医院,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