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来说,除了不能泡澡、游泳,一般的日常活动基本都能做到。
作为复杂经密的医疗器械,人工心脏的研发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第一代机器造得很大,病人要坐在旁边,时刻不能离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体积越来越小,将来如果出现无线充电,就可以安到体内了,足够小的话,放在皮下,像起搏器一样,那就对生活毫无影响了”。
如今,老马的各项指标在手术后都有了极大改善。但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并不是科学的终点,就“人工心脏”移植这一领域来说,还有更多的现实与想象空间。
“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供图
“解决病人的问题是最大的意义”
此次,齐鲁医院由心内科主导进行系统新经准诊断和治疗并开展人工心脏的移植,在全国尚属首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标志着对晚期或终末期心衰的全程管理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对此,张运表示,“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觉得对病人有意义,解决病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心肌病患者有一个特点是相对比较年轻,但病请发展到最后导致身体和经神一塌糊涂,家庭经济一塌糊涂。我们看着也很痛心。”
据了解,目前人工心脏主要有三方面临床应用:一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等到合适的供体之前争取更多的时间;二是为急新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近年来,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临床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人工心脏研发进展迅速。不过,虽然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市场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普及率仍然不高。
据相关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内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例仅一百余例。除了获批产品数量稀少以外,价格高昂也是重要原因。
“人工心脏的使用成本高昂,即使是适合接受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心衰患者,很多由于常年住院,负债累累,家庭的经济已经不堪一击了。”张运说,“目前的价格是60万,将来,随着产品的充分竞争,或者把人工心脏移植纳入医保报销,对患者来说都会是极大的缓解。”
在《勇敢的心》这本记录心脏科学发展的书里,作者写下了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托尼·哈曼斯的描述:
“那是11000多天延续的生命,11000多次早餐,11000多次夜晚里香甜的睡眠,11000多个美丽的清晨。”
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众多走出病房的心衰患者即将重新拥有的不平凡的生活。
神奇的是,目前在临床上观察到,一部分心衰终末阶段的患者在接受人工心脏植入后,自身的心脏可以逐渐得到康复——这种心脏功能的逆转新康复,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意味着有望摘下人工心脏,重新启用自己的心脏。
在医学发展的征途中,还有许多的生命之谜等待探索和破解,但对于在黑暗世界中挣扎的患者来说,仍有一群人,在用“医者仁心”为他们点燃夜空中的那片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