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陈光新
清晨出门时看到有水的泥土地上结着一层薄冰,绕道行走的同时忽然就回想起了小时候拿丝瓜瓤子充当鞋垫的往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数家庭居住的都是简陋低矮的平房。春天来了,不少人家都喜欢在家前屋后种上一些丝瓜。丝瓜新请很“泼”,种下去以后不需要什么照看,照样长得生机勃勃的。到了夏秋时节,藤上结出的丝瓜一批接一批地长大,吃都吃不完。每家还会特意留下一些个头大的丝瓜,让它挂在藤上继续长大、长老,直到深秋初冬“打霜”以后才采摘下来。
把这些摘下来的老丝瓜挂在屋檐底下晒干,剥去酱紫SE的外壳,倒出瓜瓤里的种子,收藏起来留作下一年种植用。剩下来那些丝丝缕缕网状的瓜瓤子(丝瓜络),也是不会随便丢弃的,日后它会被安排上多种用途。
那时候,人们不论是在家里洗澡,还是上澡堂子,身上涂抹上肥皂以后,就会拿起一个丝瓜瓤子顺着身体各部位来回擦拭。瓜瓤内充满肥皂沫,下脏(祛除污垢)的效果特别好。如果是娃儿独自上澡堂洗澡,临出门时家里爸妈都会问一声:“丝瓜瓤子带上了吗?”
各家洗碗的时候,也都有一块“绿SE环保”的天然“抹布”,它就是一段丝瓜瓤子。瓜瓤“裹油”(吸附油渍)的效果同样令人称奇,用它来洗锅刷碗,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百洁布一样方便快捷。
那个年代里,家家娃儿多,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寒冬腊月里有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棉鞋上脚,更谈不上有换脚(换着穿)的棉鞋了。寒假前后的数九寒冬里,每每雨雪过后,我们早晨上学时路上还冻得硬邦邦的,等到中午放学时泥土地的马路已被太阳晒得一片泥泞。一路小心翼翼地走到家时,鞋底免不了还是蹅湿了。
有一天中午放学,我们几个厌蛋头不知是谁先挑起了“战事”,你捅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竟忘乎所以地在化冻的泥泞中一路追打哄闹起来,结果就让脚上的鞋子遭了罪,被我们踩得里外湿偷。
爸妈都上班去了,家里又没有多余的鞋子可换,冰冷的湿鞋就一直套在脚上。脚被冻得生疼的我一时手足无措,也不知如何是好。
临到下午上学前,忽然看到墙角叠放着的丝瓜瓤子,一下子“急中生智”,心里有了主意。我取出一个干燥的丝瓜瓤子,按照鞋子长短剪成两段,用擀面杖压压扁,塞到鞋子里头,立刻就成了一副不花钱的“鞋垫”,迅疾就让冻得麻木的双脚改善了处境。
几十年过去了,那是我至今唯一一次享用过丝瓜瓤鞋垫。我不知道,我的这番奇特经历能否让生产厂家受到启发,利用这绿SE天然植物,开发出丝瓜瓤保健鞋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