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还去了北京,医生都说除了心脏移植,也没有什么办法,不知道有多绝望。”王先生的爱人说,去年8月初第一次见张主任时,就已经到了植入人工心脏的地步,而且是越快越好。但是家里人总想试试别的办法,直到8月底王先生的病请等不下去,命悬一线还上了ECMO,最后才决定植入“人工心脏”救命。
“王先生的手术过程非常困难,当时他的凝血功能已经非常不好,仅止血就耗费了3个小时。”张锋泉回忆道,去年9月1日20:40手术正式开始,直到第二天6:10结束,手术整整进行了一晚,这才把王先生从生死线上抢了回来。手术后三天,王先生就摆TUO了呼吸机可以自由呼吸了。
他们需要慢慢适应心脏是人工的新生活
术后5个多月,我省第二例和第三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已恢复良好。在2月2日再次复诊后,贾女士将要回到阔别5个多月的老家吉林,因为身上多了一个金属“新伙伴”,医院还专门给她开具了证明,以让她可以顺利登机返回家乡。“离家时,半死不活,回家时换成了个新人。感觉很不一样。”贾女士说。
他们还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适应带有人工心脏的生活状态。比如洗澡需要借助防水包,避免伤口的导线处进水;人工心脏需随身佩戴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使用6-8小时,一共有6块电池,可交替使用。他们需要谨记为电池充电,在晚上睡觉时可直接使用交流电为“人工心脏”进行供电。
张锋泉说,其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工心脏植入,就是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手术,这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选的一种生存之路,“另一种办法是心脏移植,但目前我国有130万—150万终末期心衰病人需要心脏移植,因为供体器官的缺乏,我国每年心脏移植的数量是600例左右,大多数终末期心衰患者无法获得心脏移植的机会,往往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且有一些肺动脉高压患者无法选择心脏移植,这时就可以选择人工心脏植入。目前两者5年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