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山东省第二例和第三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开始新生
“济南是我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
贾女士的丈夫在为她整理装置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苏珊 摄
“终于可以回家了,济南是我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我会永远感恩。”去年9月,来自吉林的贾女士身患罕见心肌病,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接受了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经过术后5个多月的恢复,如今贾女士与术前已判若两人,基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2月2日,与她一起到医院复诊的还有同样在该院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王先生,他因冠心病接受移植,同样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今也恢复良好。
两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回家”复诊
2月2日,作为山东省第二例和第三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王先生和贾女士再次“回家”,回到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济南市中心医院。在心脏康复中心经一系列心肺功能检查后,医生发现他们的各项指标在逐渐恢复,已比之前好了很多。“像贾女士蹬的瓦数已比之前有所上升,上次是36,这次是45,肌肉力量有所提高;心脏彩超结果也到40多了,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还是心肺实验的评估,整体状况都在转好。”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福介绍。
这样的转好在两位患者的感觉上也得到了验证。“我前一段还去百里黄河风景区,走了有5000多步,也不喘。做饭、活动等日常生活都不受影响,基本像正常人一样了。我希望等我完全好了之后,能外出旅游。”贾女士说。而王先生在出院后第二天就去上班了,如今虽然他的声音还有些沙哑,但身体各项指标已经恢复得不错,除了太过负重的劳动活动,其他都能完成。
但对于他俩,与术前很大的不同是,他们身边都多了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人工心脏,他们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包,包里装有电源、可充电电池、监控器,通过一根腹部皮下隧道的细电线,为他体内的“人工心脏”充电,提供充足的动力。“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忘记给电池充电。以后的生活会进一步适应与电池共处。”贾女士由于伤口还疼,将包放在了一个小拉车包里,拉着走。而王先生则准备了两个包,平常工作、生活时就将电池放在提包里,运动时就把电池放在背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