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什么选择“出城迎战”而非“坚城死守”?
更新时间:2022-05-23

敌强我弱之下,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为何选择出城迎战,而不是坚守?

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明军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二十万大军葬身土木堡。

皇帝朱祁镇被俘,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为大明新一任帝王,而他要面对的则是一地机MAO。北京城外瓦剌大军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攻到城下,朝廷内部也是谣言四起,甚至有人已经打包准备跑路,如果朱祁钰毫无作为,大明江山将在其手中败亡。

兵部尚书跟随朱祁镇亲征,而将于谦留在兵部,以防不测,也正是这个决定,挽救了大明。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顶着压力,呵止了建议南迁的大臣,而朱祁钰也同意了和京城共存亡,于谦被提拔为兵部尚书,总览军权。

史料记载:

“时京师劲甲经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草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于谦马上命令两京、河南的备草军、山东南京等地的备倭军入京勤王。很快,军队基本到位,粮草辎重齐全,剩下的就是如何分兵派将了。土木堡之变后,明军主力部队几乎被全灭,即便于谦从各省调集部队,但兵力仍稍显单薄。

理论上将,明军应采取保守的对策,即坚壁清野、据城而守,可是于谦却命令守城部队全部出城决战。在笔者看来,于谦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也是一场豪DU。

明军以步军为主,对于瓦剌的骑兵,野战争锋没有丝毫优势,那么为何于谦要选择出城迎战?

土木之变后,军队士气低落

参加土木之战的包括明军三大营,为了以防万一,王振将能带走的人马全部带走,包括朝廷的内的诸位高官。战败之后,不仅是主力部队的损失,整个朝廷人员构成也形成断层。

在土木之战前,大同已经遭遇瓦剌的进攻,死伤惨重,瓦剌骑兵所到之处,无一幸免。王振将战争看成儿戏,以往大兵团出征必须要准备很长时间,但王振只给了军队几天时间。所以这些大兵不仅心理上没有准备好,物资、粮草也必定无法准备充足。

二十万大军走走停停,前方战败的奏报接踵而至,这让王振开始怀疑这次出兵的前景。尽管王振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军事水平,但他同样也不想失败。因此,在得到“前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的战报后,王振才决定班师。

之后的结局众所周知,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明军没有及时到达安全区域,正在疲惫之刻,瓦剌大军来袭,明军被杀得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

溃败的军兵退回到了京城,从他们嘴中,或许会将瓦剌骑兵的战力夸大,还会引发另一波恐慌,而随之而来的士气会更加低落。主力部队都被击败了,二线部队难道能赢吗?这个问题困扰着朝廷高官,也会让军兵缺乏信心。

如果于谦命令据城而守,那么可能会加剧恐慌请绪,没准还会出几个叛徒给敌人开门,要想赢更加困难。而如果让军兵背城而战,可以机励军兵士气,全军在城外列阵,就代表着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是士兵,还有将军统帅全部在城外列阵。

于谦的目的就是告知所有人,明军不畏惧任何敌人,朝廷不接受任何挑衅,即便是死,也要与城池共存亡。

防止粮食通道被阻断

在攻城战中,对于攻守双方都是极大的心理折磨,如果据城而守,那在心理上就处于劣势,望着漫山遍野的敌人攀城而上,那是何种的心理压力。进攻的一方则更为被动,一般来讲,城墙修得相对较高,可以让守城者居高临下,进攻一方则要仰着头迎接高处的火炮和箭矢。

假如城池较小,可以集中兵力,而面对较大规模的城池,则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截断对方的粮道。大城市的兵力多,人口多,自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一旦少了粮食,军队会不战自溃,或许于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军队在城外作战,在作战的同时,还可以迅速分兵保护粮道,从而防止被敌人围城。因为一旦包围形成,再想突破包围圈,那就很难了,参考东汉末年袁绍围攻公孙瓒。

明军仍拥有较强战力

于谦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在京城迅速聚集了二十二万军队,单单这种动员能力,和运输速度,也不是一般国力可以做到的。

自朱元璋建国以来,明军向来纪律严明、战力强悍,很少吃败仗。朱棣即位后更是南征北战,国威名扬四海,在经历仁宣之治后,明朝的国力应在巅峰状态。

纵使明军在土木之战丧失大量有生力量,但于谦很清楚,这次战事并没有动摇明朝的根基,只要指挥得当,军民勠力同心,必定可以守住北京城。

史料记载:

“时诸军二十二万列城下,寇见大军盛而严,不敢轻犯。以数骑来尝,谦设伏空屋,遣骑有之。遂以万骑来薄,伏发败之。石亨出安定门,与其从子彪持巨斧突入中坚,所向披靡,敌却而西。”

接战前,瓦剌军见明军军容整肃,不敢妄动。于谦在民房中设置大量火器部队,敌军到后,火抢瞬间开火,杀敌甚重。石亨率军从安定门杀出,为了一雪前耻,作战极为骁勇,瓦剌军顿时就被打蒙了。

在明军的狂风暴雨下,也先放弃了他复辟大元的梦想。从战场的请况来看,明军和土木之战截然相反,此时的明军士气高涨,作战勇猛,将瓦剌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从此可见,明军在经历大败后,并没有伤及元气,仍有较强的实力,足以和瓦剌在野战中一较高下。

不给军队留后路,防止叛徒

史料记载:

“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

于谦曾下令,战时如果将领先逃跑,杀将领,士兵逃跑,后后面的部队杀逃跑的军兵,于是所有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杀掉眼前的敌人。

古语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断掉后路,才能义无反顾地前进,于谦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战力和士气,便出此下策。

事实上,于谦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一旦军兵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便可能出现哗变,到了那时后果同样不堪设想。好在于谦DU赢了,他策略很有成效,军兵皆誓死效力,最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除此之外,让军兵全部列阵在城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京城安全。一旦军兵中混有间细,在危机关头,就可能有人伺机通敌,甚至为敌军打开城门,如此这般,就无法保证赢得战争。

于谦在国家危难之刻,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指挥了一场伟大的战争,他挽救了明王朝,挽救的京城的百姓,对此,名留史册当之无愧。

关键词: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什么,选择,“,出城迎战,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对决》为什么没火?
  • 玩“家暴梗”炒人设,这能“刑”?
  • 5月29-6月4日,意气风发,3生肖心想事成,职场顺遂,事业创新高
  • 6月中旬开始,4属相运势如虹,事业顺利,日子红红火火
  • 《水浒传》中的大反派,被冤枉了几百年,实际是抗金名将
  • 李鸿章后代现状如何?孙辈出了3个亿万富翁,名字听着很耳熟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