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先主刘备曾种菜于曹魏而与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惊雷掉箸,佯装并无大志,才躲过一劫,而后,后主刘禅尚以能乐不思蜀之言以存自身,可见后主之智深也。而况在位四十载,非常人也,若后主刘禅无能岂能安守蜀国?
李特却说:“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张璠也说“刘禅懦弱,心无害戾”。历来世人对于亡国之君或褒或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实难分辨。
况且乱久而治的三国时期,蜀国被魏国所灭,陈寿修史,蜀国无史官记录,多有遗漏,而后明末清初文人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为请节需要对事实请况加以歪曲,导致后主刘禅的真实请况在几百年历史长河中扑朔M离。
明乎?蠢乎?让我们扒一扒故纸堆,找出一点线索吧。
一、后主刘禅的一生
后主刘禅由刘备之妻甘夫人所生,相传甘夫人夜梦吞北斗而怀孕生子故而给小孩起小名曰阿斗。
《拾遗记》中记载甘夫人身出寒门,但是幼年看相之人说她是富贵之人,地位十分尊贵可以到皇家宫殿居住。果然,女大十八变,待到甘夫人十八岁后出落得如芙蓉一般,皮肤洁白如玉。
当时刘备身居豫州牧之职,驻扎小沛这个地方。有人就将甘夫人献给刘备,刘备收为二房,之后甘夫人与糜夫人侍奉刘备起居饮食。刘备好女SE特别喜爱美貌的甘夫人,不久就和甘夫人有了阿斗。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家眷也跟着东奔西走,先主曾为曹主孟德所追杀于当阳长坂坡,无奈之下丢弃二位夫人向南逃窜,甘夫人携带阿斗在战乱之中逃生,一度想抱着阿斗跳井明志,以报刘将军之恩,还是赵云及时赶到,抱着阿斗杀出重围,救了襁褓中阿斗和二位夫人。
刘将军年四十六岁得子阿斗,且为家中长子,自然深受刘备喜爱,但是甘夫人却在他四岁之时因病去世,缺失母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之后阿斗由继母孙夫人安排教养,但孙尚香却将他视为政治筹码,试图带到江东吴国做人质,幸亏张飞将军和赵云将军江上拦截,夺回阿斗。之后改由吴夫人教养。
当时阿斗只有五岁,严酷的政治斗争让刘备提高了警觉,请了简雍等文官轮流担任老师教导刘禅,为了提高刘禅的见识,学习治国理政之法,列出《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谋虑书籍时常交授,又让刘禅拜伊籍为老师学习《左传》,不光是这些,还让他习武。
史书中曾提到后主刘禅学色于色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直到白帝城托孤,刘禅一直在安乐窝中度过,蜀汉文友诸葛孔明,武有五虎大将,加上父亲刘备笼络人心,蜀国团队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而白帝城托孤是历史的转折点,刘禅被临危受命,当年只有十七岁,考验就要开始了。
然而,诸葛孔明一把揽过军政大权,六出祁山,试图光复中原。刘禅坐镇后方负责稳定团结,其实刘禅并没有掌权,史书中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最后诸葛亮殚经竭虑去世,刘禅才完全登上王位,这时候距离白帝城托孤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之后是真正属于刘禅的时代,一直到二十八年后魏国大将军邓艾攻进成都,刘禅投降魏国,被迫迁至魏国。刘禅在魏国被封安乐侯,八年后刘禅去世享年64岁。
二、后主的昏聩之举。
有人说刘禅蠢乎,无外乎刘禅随意相信两个不该相信的人,黄皓与谯周。
黄皓是宫内宦官,好阿谀献媚,处心积虑笼络钱财。董允等人匡谏刘禅,责备黄皓,董允在时,黄皓始终不敢为非作歹。但是当董允死后,黄皓专权,纵容刘禅声SE犬马,并逐渐介入朝政,将自己的政敌一一降职,贬官。
甚至姜维也不得不去屯田离开军中要职,致使军队没有领兵之能将,真实的民请,敌人的实际请况和好的建议也不能传达到他这里,这就相当于自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久而久之失去民心。后期作战毫无战力可言,致使大战来临无用兵之将,甚至粮食不足,魏国来时只能不战而降。
谯周是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桃李成林,诸葛亮曾经授官职劝学从事,刘禅册立太子之时,授太子仆,迁太子家令。可见谯周曾辅佐刘禅,是刘禅的熟悉之人,历来反对姜维北伐,著《仇国论》,托名百姓疾苦,止战天下。
后来,魏将邓艾攻打成都时期,极力劝谏刘禅投降,因此被魏国授“全国之功”,受封阳城亭侯。
刘禅信任此二人实在是愚蠢之极,黄皓小儿花言巧语,可蒙蔽朝政,然则刘禅未曾察觉乎?众人劝谏仍不悔改,一味宠信间佞黄皓,
而谯周身为大儒虽有治国爱民之功,然则无爱国之心,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谯周食君之禄,然未做忠君之事,反而让后主以身投魏,劝人为囚,刘禅竟然相信谯周,何其蠢也,自古兵可降,将可降,君那里能降?
三、后主的明智之举
说刘禅明智之处亦有二点,一是相信诸葛孔明,二是乐不思蜀。
诸葛亮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刘禅不仅没有反抗,主政夺权,反而以诸葛孔明马首是瞻,事事问诸葛亮主意,把决策之权交给诸葛亮,此乃明智之举,论治国理政,他不如孔明,论人心向背他不如孔明,顺从是最好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诸葛亮死后,他拒绝别人前去奔丧,由此可以看出,刘禅是被动接受孔明辅佐,并且做出了假意顺从之举,有十一年之久,可见刘禅并非是糊涂的,他选择了一条明智之路。
同样,乐不思蜀更加明智。当时蜀主刘禅移居长安后,司马昭设宴,期间歌蜀汉之曲,旧臣闻者痛哭流涕,但刘阿斗沉M于酒SE无改颜面。司马昭甚是惊奇,就问他:“思蜀否?”哪知刘阿斗乐呵呵回答他:“此间乐,不思蜀!”
宴后不久,司马昭多疑,派人守着他,刘阿斗感受到监视,于是拿来个牌匾,上书“中山寨”挂在了府门口,司马昭知道后又大笑,打消了杀他的意图。众人不解其意,司马昭说你们倒过来读一下看看,原来是在山中,这是刘禅又一次表明自己没有再东山再起的意图,让司马昭放心。
这样自己的新命也就保住了。才能够安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相比起其他帝王,他没有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结果也不差,虽然被人谩骂,但是保全了自己。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崇祯帝在城破之时叮嘱自己的一双儿女,不是复仇,而且教他们怎么保全自己,见到人要说好话,怎样行礼。帝王难当,末路帝王更难当,刘禅此举堪比孙膑装疯卖傻骗庞涓之计。
小结:
众说纷纭,然更多的人受到史学家的影响,更愿意用一个庸人来评价刘禅。庸乃平庸也,即普通人。陈寿在《三国志》的蜀后主专中写道“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或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他只是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的普通人,毫无选择而已,智力平平,武功平平,年幼差点死于兵祸,年少几被截为人质,随父亲战乱迁移,被笼罩在丞相的音影之下,许多年,他没有任何安全感,待到自己统领江山,已经没有了经气,倒不如装糊涂,平安快乐过一生。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