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落地镜前的那一刻,韦彦尔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
她深吸了一口气,把眼睛闭了起来。当理发师将剪刀放在她已经扎好的发束上时,她的内心异常坚定,像过去4年一样,一直没有变。
2018年1月的一天,韦彦尔又一次告别了自己的长发。
2014年8月,第1位;2015年12月,第560位;2018年1月,第7068位。细数自己的三次剪发经历,韦彦尔见证了自己的头发由短变长、由长变短的周而复始,也见证了“青丝行动”从萌芽到壮大的发展历程。
“青丝行动”是中国首个大学生捐发公益组织。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帮助癌症患者的公益平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头发募集、假发制作和假发捐赠,旨在关爱癌症患者,还其优雅青丝。
三人的“一拍即合”
中国每年新增307万例癌症患者。“难道除了鼓励、支持、陪伴,就没有更多的事可以做了吗?”韦彦尔想为癌症患者多做一点事,在国外上大学期间,韦彦尔了解到有一种为癌症患者捐发的公益组织,回国后却发现国内在这方面还是空白。19岁的韦彦尔当即联系了两位朋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李嘉文和王苏若,阐述了她的想法。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为癌症患者捐发的公益组织,取名“青丝行动”。
2014年8月,韦彦尔成为“青丝行动”的发起人,也成为“青丝行动”第一位捐发者。
作为三名创始人中唯一的男性,李嘉文回忆起“青丝行动”创立之初的举步维艰,“当初大家都是学生,没有运营资金,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掏腰包垫钱。”
活动宣传,资金筹措,联系企业……很多次尝试,很多次失败,“青丝行动”在三个年轻人一往无前的热情中跌跌撞撞地前行。
幸运的是,“青丝行动”得到了多方支持。2015年9月,“青丝行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式成立社团,并在一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申报中,成功申请到了项目经费,这让团队成员看到了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团队人员逐渐增多,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与企业和医院合作,举行现场捐发和集体捐赠等活动,“青丝行动”社团日益发展壮大。
2016年,“青丝行动”正式签约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专项基金。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提供财务、行政、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在一届又一届学子们的接力下,“青丝行动”如今约有30名来自上海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在这个社团,他们被统一称为“青丝儿”。
徐思涵是最早加入团队的一名“青丝儿”,“上高中的时候就关注到‘青丝行动’了,当时也有捐发的想法。”徐思涵说,“后来机缘巧合在大学期间加入了社团。”
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捐发,徐思涵在第一次捐发时通过拍摄组照的形式介绍了捐发过程。“当时的场景已经在我心中上演了很多次。”徐思涵终于圆了梦想。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青丝行动”本是公益团队,却遭到了不少质疑,“为什么不能与受捐者见面?”“捐出去的假发成品数量为什么这么少?”徐思涵总要一遍遍地解释。
诚然,质疑无法避免,但当他们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沉甸甸的一束束头发时,他们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正在得到更多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