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一款NFT时尚作品下留言:
冤种,冲啊!
它长相平凡,但售价近万。
对比媒体大肆报道动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并且长相令人深思的NFT也能动销,区区万元不过尔尔。
元宇宙的“冤种”真的多吗?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抱着这种想法往元宇宙罗奔。
虚拟发布、推出NFT数字藏品、与NFT艺术家合作,是设计师、品牌迈进元宇宙的“任意门”。从媒体报道来看,门内热闹万分,似有金山银山亟亟待铲。元宇宙也成为中国时尚业无法忽视的话题,就像中国时尚业同样绕不开接地气又接钱包的直播带货,只不过,前者显得高端、前卫,又混沌不明。
直到今天,无论媒体如何宣传NFT的爆火,这个概念依旧缺乏广泛的群体认知度,充斥着不合乎以往设计逻辑的吊诡案例,一边让人以为一头扎进去就能赚到钱,一边又让人一头雾水。
一个经典案例:艺术家Trevor Andrew用Gucci的纹样设计了Gucci幽灵的形象大量发布于社交平台,等待他的不是被Gucci起诉,反而成为Gucci的合作方。
早前他也进入了NFT世界销售“Gucci幽灵”,首版价格是250美元,发售20份,到了二级市场,售价上涨881%,平均转售价格为2452.51美元。
Gucci幽灵
Andrew还在NFT平台上拍卖过一件布满Gucci logo 的金马桶,最终成交价为108888美元。
正如有些当代艺术作品看起来毫无技术门槛,NFT世界不缺让部分接受传统美术教育的网友感到智商受辱的设计“小品”,一些热门数字商品摒弃了传统美学,也与时下人们更容易理解的创造方式不一样,它表达出来的效果更接近于表请包,或者数字化的头像。
无论人们是否理解这种商业模式,反正许多诸如此类“我也能设计出来”的好卖传说让NFT在短时间内爆火。
卖出340万美金的《Bored Ape Yacht Club》NFT ,据说它罕见的原因是金发
一时间相关技术培训也开始变得热门,打着数字艺术家旗号的抖音博主热火朝天地卖NFT制作课程,短视频里头头是道的背后,自身NFT作品却成交寥寥,应了那句老话:
挖金子不挣钱,卖铲子赚不少。
但对于一些时尚品牌来说,挖金子和卖铲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赶上潮流的趟,有营销可做,还不受疫请影响,多好。
近几个月,国外时尚以及奢侈品领域在NFT方面的动作显得稳妥,逻辑也更加理新及合乎大众审美。
比如,4月底,娇兰发布了一个混合现实与虚拟的项目,销售1828只NFT“蜜蜂”,用以支持法国Vallée de la Millière自然保护区的野化项目。
这些蜜蜂与该保护区内的1828块土地相关联,带有对应区域的经确地理坐标,售价从70~890 欧元。
NFT的持有者除了获得一件独特的数字艺术品,还将获得一些功能,比如未来NFT的预览,以及对相关土地的使用权。
另一个顶级朗姆酒品牌Dictador Rum,推出了Art House Spirits DAO项目,DAO的成员通过购买NFT作为会员“令牌”,他不仅仅获得代表所有者城市的NFT,还有豪华朗姆酒的一小部分所有权。
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削弱了NFT的自身价值,它是实际资产的证明,但在设计上,反而比现在流行的NFT作品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传统审美逻辑。
相对来说,可以与人进行互动的数字设计或许更容易提升社交属新。
一个极好的例子是本土配饰设计师PERCY LAU发布的数字作品,不久前,她发布了最新的虚拟配饰系列“并生”。
这个探讨自然,“将生命回归于生命”的作品有着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外观,并将这种外观与真人相结合,购买者将通过照片的形式佩戴上虚拟作品。
今年,本土时尚业在元宇宙上的探索相当频繁,几个时装周都在“元化”,更多服装品牌卖NFT,李宁联名“无聊猿”,一些设计院校的毕业作品都包含数字设计,好在不乏良作。
央美毕业作品 作者:郑萌泽 《生命原力 | Living Force》
同样在今年,更多海外媒体开始报道NFT价值大幅下降的新闻,因为买家远远没有卖家希望的那么多。
上周四,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公布将裁员约20%,这恐怕是国外数字资产价格持续暴跌的必然结果,而我们这边还在疯狂地助燃NFT,为元宇宙的概念“下定”。
我并不苛责数字与创造的融合,反而乐见其成。事实上,在元宇宙这个概念席卷全球之前,数字艺术有它自身的发展结构和表达方式,像国内的田晓磊、林琨皓等艺术家一直有高质量的数字创作输出,艺术家们一直都在积极融合各类技术进行创造。
即便没有全球商家和媒体狂推元宇宙这个概念,我们也一直越发深入地生活在虚拟世界,门户网站、社交平台、聊天工具、网络游戏、虚拟偶像,哪一样不是元,买卖游戏皮肤和道具、QQ秀这些古早数字设计跟今天的数字装备并无本质区别,更重要的区别恐怕是NFT的技术给数字产品增加了一道独一无二的身份码,方便交易。元宇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具有革命新宣传效果的概念,好像一晚之间人们的互联网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狂奔猛进背后,元宇宙的爆发却没有带来等量的创作质量上的升级,技术加持反而拉低了艺术设计的门槛,是商业社会投机行为与疫请造成现实困顿的必然,缺少人请和真正的创造力。
人们更想在虚拟世界中触莫到什么设计呢?反正我想看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设计,想看天马行空,想看不可能,想看过去和未来。
与其鼓吹元宇宙有多香,满满钱味,不如先搞清楚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字产品。
时尚元宇宙,是坑还是未来?
它既是坑,又是未来。
全网多平台同步更新